
威海新聞網(wǎng)訊?“終于找到大哥了,我心里真高興!”近日,在文登區(qū)澤頭鎮(zhèn)許家埠村,80多歲的村民孫舉??粗J型艘圮娙耸聞站至沂繉びH小組帶來的兄長孫舉榮照片,情緒激動不已,用放大鏡看了一遍又一遍。
據(jù)孫舉模講述,1947年,孫舉榮應召入伍,參加濟南戰(zhàn)役時只有20歲。那時他才2歲多,兄長的離去成了家里人永遠的牽掛?!按蟾缡强爝^年時走的,一去就再也沒有了消息,父親母親日夜思念孩子,一提起來就心痛?!睂O舉?;貞浾f,前幾年,侄女曾試圖尋找,但卻沒有結(jié)果,沒想到這次竟然真的找到了大哥的下落。
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烈士尋親小組的工作人員告訴老人,孫舉榮在濟南戰(zhàn)役中不幸犧牲,如今就葬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內(nèi)?!疤昧?,我太高興了!”看著照片,孫舉模不停地喃喃自語。
據(jù)悉,除孫舉榮烈士外,此次還為一位威海籍烈士找到了家人。近年來,我市開展“為烈士尋親”專項行動,并與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密切合作,通過檔案梳理、實地走訪和DNA技術手段,已累計為289名長埋異鄉(xiāng)的威海籍烈士尋找到了名字和親人。
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不朽的豐碑,為烈士尋親是一次次跨越時空的對話和連接。“今年,我們將根據(jù)烈士親屬的意愿和實際情況,尋找合適的時機組織他們前往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祭掃,這是對英烈的告慰,也是對紅色基因的傳承。”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。(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