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清明時,春風落日寄哀思。環(huán)翠區(qū)的機關干部們披星戴月早出晚歸,不言辛苦堅守在林區(qū)一線,不僅筑牢了防火線,更向每一名前來祭祖的群眾傳遞了文明祭祀的新思想。
曾子云:“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?!敝袊擞葹樽⒅卮呵锛漓?,感時念親。每逢清明,人們都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祭祀先人,自古至今,雖然人們在祭奠方式上有所變化,文化內涵在不斷豐富更具時代感,但寄托哀思之情一直未變。
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。故謂之清明?!蔽拿骷漓?,“以恭敬之心,致潔凈之祭,行安靜之禮”,其目的在于達到肅穆真誠的效果,以期心靈的溝通,而非物質的炫耀?,F(xiàn)如今,風光祭祖漸漸成為清明的主流,大小車輛連成“長蛇陣”,林區(qū)墳山鞭炮迭起,紙灰蹁躚,儼然成了顯擺或者是祈求祖先庇佑自己升官發(fā)財?shù)摹懊麍觥薄?/p>
《禮記·檀弓上》有云,“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?!边@表明了古代中國對待生死的態(tài)度,即無論生前還是逝后,都應恪守“禮”的界限。文明祭掃的新要求,正是這種“禮”在當代的體現(xiàn),它表現(xiàn)在我們祭拜先人時,既要表達哀思,也要自覺摒棄不文明的祭祀方式,避免鋪張浪費,杜絕各種安全隱患。
季路問事鬼神,子曰: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”在鬼神之說盛行的春秋時期,圣人先賢就意識到,不必去討論輪回來生是否存在,對親人多一些生前關愛更為重要。我們倡導“厚養(yǎng)薄葬”,生前一日三餐的陪伴,勝過死后隆重的祭禮。其中,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,“厚養(yǎng)”更應該被理解為精神關懷和情感交流的深化。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待,千萬不要給人生留下遺憾。
“禮,與其奢也,寧儉;喪,與其易也,寧戚?!边@要求我們應該做文明祭祀的倡導者和先行者,帶頭摒棄奢侈繁冗的祭拜行為,儉樸而行;比起更加注重喪葬的儀式完備,不如情感真摯地緬懷。堅持文明祭祀、節(jié)儉祭祀、安全祭祀和依規(guī)祭祀,以實際行動引領感召更多人主動參與和響應,主動監(jiān)督和制止不文明行為,為建設美麗環(huán)翠貢獻自己的力量。(作者:環(huán)翠區(qū)生態(tài)文明建設協(xié)調中心 蔡浩林)